一家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利润”和“GDP”一定不是唯一的答案。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将社会、环境的影响力纳入到自身的价值主张中,“可持续”、“共同富裕”、“ESG(环境、社会和管理)”、“善经济”等新的答案,逐渐成为主流。
12月16日上午9:00,“2022发现·善经济”大会启幕,来自杭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洛杉矶、熊本、牛津等全球18个城市超过60位嘉宾,分享微软、蚂蚁、华立、正泰、格莱珉银行、腾讯、巴塔哥尼亚、宏碁、华茂等40多个企业和机构的“善经济”创新案例,进行一场连续9小时的云上直播,并发布了“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
什么是“善经济”?“善”就是利他、和合,“经济”就是经世济民。或许你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不过“善经济”其实早已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2021年,浙江省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愈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涌现了许许多多社会创新案例。同时,世界各国也正在努力推动实现2030年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2022发现·善经济”大会在浙江省民政厅的指导下,由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和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善学文化中心主办,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联合主办,万向信托、绿色浙江、2060Advisory影响力投资咨询协办。大会围绕善经济、善科技、善环境、善艺术、善金融等主题展开讨论与分享,10分钟一个让世界更美好的故事,一起发现更多“善经济”。
发布“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
首批28个案例入选
大会现场,发布设立“全球善经济创新案例库”。什么样的案例可以入选?大会和专家学者、企业、公益慈善机构等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初步确定了四个维度的标准。
价值维度:企业创立发心或价值主张基于利他的动机,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的解决。
治理维度:善经济提倡企业在经营及管理中发挥“利他”及“和合”信念,企业家以身作则,并在公司的治理架构中设立社会责任相关职位或关键高管,有合规的财务披露、监管和透明度管理;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商业模式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企业能够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有员工福利体系,在员工健康、安全、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环境维度:善环境深信人依自然而生,企业能够在产品原料、生产、流通、办公流程等过程中施行减碳的举措,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等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自然永续。
社会维度:公司对所在的社区(包括厂区、办公区及业务主要活动区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贡献,包括创造就业、营造包容性的文化等;以诚实守信互利的方式,与产业链中上下游的商业伙伴展开合作,解决客户的基本问题,提供合理的后续服务,达成善经济的愿景。
首批28个善经济案例已经入库。随着案例的增加、研究的深入,未来《全球善经济案例库》的标准将更加细化、可量化。
浙江的这些善经济故事
要讲给全世界听
在浙江,素有义利并举、崇德向善的文化传统;在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年里,也催生出许多新热词:山区26县“一县一策”、慈善信托、乡村振兴、“一老一小”、“山海协作+飞地经济”……这些好政策、新理念如何一步步落地?
从实验室到非洲市场,青蒿素的产业化不仅使欠发达国家的人民摆脱疟疾的侵害,也使四川酉阳的农民通过种植青蒿增收,华立集团的“善经济”实践通过“责任投资”来实现。在共同富裕探索过程中,他们又在建德柳村、余杭径山村创新实践,从“资金+产业支持”的2.0模式向“融智+融资”的3.0模式转变。
让留守妇女可以胜任AI数据标注师、乡镇社工等等听起来很酷的工作,不仅仅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更提升了她们的自我价值认同和幸福感。;用卫星遥感技术识别农作物生长情况,让农村金融服务更快捷;还有我们熟悉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蚂蚁集团创新地推动普惠金融和数字公益,关注其中的包容性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更好地面向未来,解决社会问题。
正泰集团在沙漠里、荒山上建光伏电站,实践出了多种“光伏+农林牧渔”模式;万向信托在遮天蔽日的竹林里开辟林窗进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试验;华茂集团建了一座艺术教育博物馆,特别重视公众美学教育;以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为代表的浙江慈善机构也在创新服务乡村和弱势群体。
“2022发现·善经济”大会上,有许多浙江善经济创新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地球是这家企业唯一的股东?
海外的善经济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关于“善经济”,每个国家的表述和关注点可能不同:在中国,我们关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欧美,他们提倡business for good(商业向善);在日本,现在“地方创生”概念正流行,聚焦人才回归乡村。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高质量的发展,既要有利润增长,也要产生社会和环境的效益。“2022发现·善经济”大会上,有来自世界上不同城市的实践案例,互相交流学习。
巴塔哥尼亚是美国一个户外运动品牌,今年,他们宣布:“地球现在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创始人、83岁亿万富翁伊冯·乔伊纳德(Yvon Chouinard)宣布放弃公司所有权,将股票捐赠给信托基金和非营利组织,所有利润用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危机。
熊本县人吉球磨地区是日本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乡村,人口减少导致了一系列发展问题,连电车也很难运营下去,当地的企业和机构联合起来,活化文化遗产,挖掘当地农产品的价值,让人才和游客回流,让乡村重新焕发新生。
在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提供给最贫困的人口,尤其是贫困女性。她们获得资金和勇气走出家门创业,组建朋友圈,从而让孩子受益、改变整个家庭。现在格莱珉银行模式已经复制到全球,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在这些故事中,有新加坡的影响力投资机构来中国孵化社会企业,也有中国的科技企业将物美价廉又环保的太阳能产品提供给非洲人民,通过一次次善经济的实践,回答了什么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什么才是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让世界变得更好,是我们的共同选择。
来源:善达网